文|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近日,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派能储能产品销量3.5GWh,储能行业毛利率34.11%。同时,公司开展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规划布局。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形成年产7GWh电芯产能和8.5GWh系统产能。
经营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司储能产品销售规模持续扩大,产品销售量3535.40MWh,其中储能产品销售量3505.83 MWh。
公司各项经营指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317.48万元,同比增长191.55%;利润总额148223.0万元,同比增长316.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272.90万元,同比增长302.53%。
根据IHS的统计数据,公司自主品牌户用储能产品市场份额在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奥地利、捷克、南非等国稳居领先地位,公司在全球户用储能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日本、美国市场布局,与国际知名电源厂商进一步加深合作,为后续更大产能释放做好积极准备。除户用储能市场外,公司积极拓展如电网储能、船舶、房车、移动电源等市场,坚定站位分布式能源服务商,为全球电力脱碳目标赋能。
技术与产品:
公司垂直整合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2022年底,公司推出大容量长寿命铝壳储能电池、钠离子电池及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并成功实现商用,丰富了公司产品体系,加强了在大型储能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在新工艺技术和前沿机理研究方面,公司持续开发了高效匀浆分散系统、负极多层涂层、厚电极垂直均匀分散、极片水分在线监测、铝壳电芯内凹负压化成等工艺技术,持续优化在线原位补锂、电池寿命衰减预测模型、电池膨胀原位分析等技术,并将创新技术应用于量产产品,实现了当前产品升级迭代 。
公司储能产品系列不断丰富,适应多种市场的需求。2022年底公司发布了新一代 1500V/300KWh工商业储能产品,能量密度提升20%,系统成本下降15%。挂壁式一体化储能系统10KWh和15KWh产品已经进入认证测试阶段,设计使用寿命可达15年,该产品将于2023年四季度正式发布。
在产品开发方面,公司在保持产品具备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优点的同时,分别从提高充放电能力、优化全生命周期使用规则、新型电池结构、新型储能电池材料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持续开展功率型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大容量长寿命铝壳储能电池、磷酸铁锰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项目的研发工作,2022年底公司推出了大容量长寿命铝壳储能电池 、钠离子电池并成功实现商用 。
公司积极应对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变革,不断布局新的储能应用场景。2022年公司移动储能产品实现试商用,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通信5G储能、车载储能等方向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储充、船用储能等新兴应用领域,相关产品已经完成认证测试进入试商用阶段。
同时,公司开展派能科技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规划布局。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形成年产7GWh电芯产能和8.5GWh系统产能。
行业趋势:
2022年,全球储能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方面需求旺盛,商业模式持续完善,国家也陆续出台支持储能产业的相关政策,推动制定储能标准,为行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其中建立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中心的能源体系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和许多国家推进能源革命的核心内容。储能作为一种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可以在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起到重要的灵活调节作用,支撑供需双侧维持动态平衡,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可再生能源加储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为推动储能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储能尚未推广或刚刚起步的国家或地区,发展储能逐渐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政府开始制定储能的发展路线图;在储能已具备一定规模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多采用税收优惠或补贴的方式,以促进储能成本下降和规模应用;在储能逐步深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开放区域电力市场,为储能应用实现多重价值、提供高品质服务创造平台。
近年来,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在项目规划和产能布局等方面加速发展,特别是储能的市场地位、商业模式和经济价值在政策层面逐渐得到承认,随着电化学储能的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加储能的融合发展态势。2022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指出,到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END】联盟官微
关注政策、项目、企业、市场活动
联盟官方小秘书
入会、入群、产业交流、活动对接
Copyright © 2015-2022 西南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